不久前,现代汽车旗下豪华品牌捷尼赛思正式推出中大型轿车G80,36.28万-45.38万元的售价,颇有种“初生牛犊”的无畏之感。重回中国车市的G80还有机会么?先说结论:很难。
长期以来,在国内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中,基本上只有“德国三驾马车”BBA一个玩家团体,宝马5系、奔驰E级以及奥迪A6L常年霸榜细分市场榜单前三位。
以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为例,宝马5系及奔驰E级累计销量均超过7万辆(与大众迈腾相当),奥迪A6L销量最高,达辆,而这样的数据也已经超过了曾经的自主轿车销冠帝豪。更恐怖的一点,三款车型的定价均超过了40万,在数据上却不逊于10万级的主流家轿产品,也从侧面展现出三者在细分市场上的强大的市场控制力。
尽管捷尼赛思G80的起步售价要比BBA三强低,但仍存有不小的价格重合(40万元左右),加之BBA在终端市场上不错的优惠力度(奥迪A6L入门车型最低售价约36万元),G80的性价比优势也被进一步削弱。一面是逐渐固化的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格局,一面是风头正盛的电动化转型,带大排量引擎而来的G80此时入局,怎么看都不是一项明智的选项。
但是,G80也并非没有机会,这里有必要先讲一下捷尼赛思所做的前期工作。
首先在命名上,“Genesis”不再译为“捷恩斯”,“捷尼赛思”不仅字面上在向某日系豪华品牌致敬,更有逼格,同时也试图与过去的失败经历划清界限,从头再来的决心尽显眼前。
其次,捷尼赛思在经销体系上也带来新的思路。截至目前,捷尼赛思分别在上海和成都开设了直营店,与印象中的传统4S店不同,这两家门店均地处城市的繁华地段,这一点与新造车的思路颇为相似,传递出捷尼赛思试图将产品打造成“奢华时尚单品”的意图。
此外,每家店仅拥有辆新车的销售配额,可以看到,捷尼赛思并不想初进中国市场就大张旗鼓的搞扩张,而是希望一步一脚印先试探国人的需求和口味。尤其相比那些“以价换量”的二三线豪华品牌,采取直营销售渠道好处是可以让产品售价更为透明、服务更加优质,可以精心培育用户群体,这些都是捷尼赛思对中国车市重视的直接体现。
具体到产品上,捷尼赛思G80也并非没有亮点。
最直观的一点源自G80与众不同的气质,其传承了大量捷尼赛思X概念车的设计理念,科技、古典、豪华兼具,不仅让G80具备了更强的车型辨识度,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基因。
另外,在G80身上还能发现许多经典豪华轿车的身影,该车设计师李一焕曾打造了上一代奔驰S级,设计中心负责人李相烨则主导了宾利添越的设计,这些都赋予了G80更成熟的豪华语言,无形之中拔高了新车的感官豪华度。
与强大气场对应的,是G80搭载了同级市场罕见的大排量发动机。
尽管受制于排量税等因素,G80并未引入美版上的3.5T引擎,但相比普遍使用2.0T发动机为入门动力选项的德系选手们而言,G80全系2.5T+8AT的动力单元设定((最大马力匹,最大扭矩牛米)),无疑更符合自身的豪华定位。
安全性和品质方面,G80也值得期待。
在此之前,北美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曾授予了捷尼赛思G80“最佳安全选择+”(TopSafetyPick+)的评级。另外根据J.D.Power公布的《年美国汽车可靠性研究报告》显示,捷尼赛思的可靠性超过雷克萨斯、保时捷等老牌豪华品牌,位列榜单第一位,以原装进口身份而来的G80,无疑也把这些荣誉和实力原汁原味的带回到中国。
产品力没问题,只是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,捷尼赛思这个品牌就像一张白纸,属于绝对的冷门品牌。而捷尼赛思的母品牌在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巅峰已过,失去了平价车型的体量支撑,也意味着捷尼赛思很难博得足够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