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前不久,我们发布了一篇荣威iMAX8的试驾评测——《宜商更宜家的“两面派”,试驾荣威iMAX8》,详细得解读了这款车外观、内饰、空间和动态表现。因为造型确实很潮,很多原本对MPV没兴趣的人,都因为iMAX8的上市而开始考虑了。
今天,我们就更细致地聊聊iMAX8的产品力,并以它作为切入点,聊聊整个中高端MPV市场的现状,看看和最火的别克GL8、本田奥德赛、艾力绅等车型相比,iMAX8到底有哪些优势和短板,值不值得更多的私人消费者,买来作为家用MPV。
中高端MPV市场,现状是怎样的?
既然聊中高端MPV,那么吉利嘉际、比亚迪宋MAX以及上市不久的五菱凯捷等等都不谈了,过去几年自主品牌在紧凑级MPV市场发力不小,但在20万元以上的中型、中大型MPV市场,实际存在感依然不强。
处于第一梯队的只有一款车型,就是别克GL8,年11月销量1.82万辆,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13.9万辆,月均销量稳稳处在1万辆以上。
不过需要指出的是,GL8实际上处于两代同堂销售的状态,分别为“陆上公务舱”和ES陆尊版本。两个系列的外观、内饰都有明显区别,价格定位也差距明显。陆上公务舱价格区间是23.29-32.99万,而ES系列指导价29.99到41.99万,至于更高端、豪华的Avenir版本,本文就不细聊了。
本田的奥德赛、艾力绅紧随其后,但只能算作第二梯队,两款车型年11月的销量加到一起不足1万辆,年1-11月的累计销量不足8万辆。就算是把奥德赛、艾力绅放在一起,在GL8面前也妥妥是个弟弟。
级别相近、主销价20万元以上的其它车型,销量接近以上三款的,就只有广汽传祺的M8(之前名为GM8)了,年1-11月售出近2.9万辆,月均销量不足3千辆,算是勉强维持在温饱线。
而年11月1号正式上市的荣威iMAX8,在11月也算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销量月份,获得辆的成绩,对于一台全新的MPV车型来说,算是个不错的开头,但是未来潜力如何,最少就要再观察几个月了。
至于上市时声量很大、并定位为GL8对手的大众威然,在MPV销量榜上已经非常靠后了,年11月仅售出辆,累计销量辆。可见,即便是品牌力强如大众,进军中高端MPV市场也并不容易。
以上就是中高端MPV市场的现状,这是一个非常固定的市场,玩家不多,市场容量也不大,如果产品特性过于相似的话,新加入者就必须和老玩家进行残酷的零和博弈。而这种场景下,GL8、奥德赛的口碑积累又过于坚固,挑战者很难实现实质性的收获。
但是这种状态,荣威iMAX8确实有打破平衡的可能。
荣威iMAX8的最大潜力,是说服更多的私人消费者
我比较看好荣威iMAX8原因,一句话就能概括:它有希望吸引更多的私人消费者。
GL8一家独大的地位,主要是各类商务需求支撑起来的,而奥德赛、艾力绅是家用中高端MPV中最热门的两款车,但加到一起的月均销量,依然达不到8千辆。所以瞄准中高端MPV市场的话,单单在产品力上能达到、或者超越这三款车,最多也只是在原本就不大的蛋糕上分一小块。
要想真的成功,目标就不能放在对标GL8、奥德赛、艾力绅上,而是想办法去实现另一个目的:让原本对MPV无感的中高端轿车/SUV的客户吸引过来。
而要实现这一点,关键就是打消大家对MPV的固有印象,淡化商务标签、增加家用元素,让开车的人,不至于随时被人当做给别人打工的司机。
而荣威iMAX8这款车,已经具备这样的潜质了。
前脸夸张大嘴的设计风格,明显受到了丰田埃尔法、雷克萨斯LM的启发,好在中网造型、整体线条做出了自己的风格,不至于被大家指责抄袭。
iMAX8外观的特点在侧面,它没有采用GL8ES和传祺M8那种隐藏式D柱,但是处理方式和GL8陆上公务舱和奥德赛/艾力绅也不同,它将侧窗上沿的镀铬饰条一路延伸到D柱子上端,随后大幅加宽,以类似回旋镖的角度顺着D柱向下切去。
这种设计元素在MPV上还很罕见,近两年开始出现在一些较大的SUV上,例如长安的CS75PLUS:
标致的:
在这两款车上,我们都能看到类似设计元素的影子。
这种设计除了提升外观的高级感,也淡化了中大型MPV过于呆板和商务的气质,所以iMAX8虽然体型依然很大,但整体给人的观感,却比同级别的其它车型要更容易接受些。
至于内饰,和别克GL8对比起来,iMAX8的氛围和风格有所不同,但中控屏、仪表、换挡杆、空调出风口等部件的位置和尺寸,都有很高的一致性。
车内更大的创新,来自其它的部位,最受